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人物雕塑是对于伟人或者名人的一种纪念方式,不仅是做为传播他们精神的一种方式,同时还是他们传奇的延续。而人物雕像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前,已经分为三种,人物石雕,人物玻璃钢雕塑,和人物铜像。 市面上常见的人物雕像就是石雕和人物铜雕两种,而其中,人物石雕是以天然的石材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艺术工艺品,从文化领域上比较古老,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发展底蕴。同时,使用寿命长,价格相对人物铜像较低。而人物铜像则是有纯铜打造的,其工艺价值更高,在审美和鉴赏方面的价值远远远高于人物石雕,而且,比较高端大欺上档次一些。也具有一定深渊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人物铜像更具有一定的收藏价格和鉴赏价值,做为重要的文艺品,人物铜像有以后有升值空间的可能性。而且对于后代,也可能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人物铜像在造型上也是具有和深的造诣的,不仅是创造家艺术心血的结晶,同时,人物雕像在文化底蕴和使用寿命上都是有着一定的可收藏和值得收藏的空间。